因為跑步,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人物專訪-科學化訓練達人 羅譽寅
在 村上春樹
關於跑步的著作裡有一段描述:「不管是什麼事,只要喜歡,就會以自己想做的方式一直做下去,就算被人阻止,被人惡意批評,也不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跑步之於譽寅,雖然沒有外在的反對和阻撓,但一路「跑」來,如同經歷大師的跑步哲學之路。每次的起步,就像是踏上這段堅持、輸贏、獨處、自由……磨練與初心的人生賽道。
羅譽寅
專長為鐵人三項、跑步、自行車的週期化訓練,以及運動員的肌力訓練。指導鐵人三項與長跑選手近三年的經驗,致力幫助更多鐵人三項與長跑選手突破個人最佳紀錄。
比賽經歷
2012
台東超級鐵人三項賽51.5km M20組第二名
2013 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鐵人三項競賽乙組(51.5km)第三名
2013 宜蘭梅花湖全國鐵人三項賽51.5km M20組第三名
2013 Ironman Taiwan 70.3 M20組第五名
2014 洄瀾盃國際鐵人三項精英賽56.5km M20組第二名
2014 新北市金山鐵人三項錦標賽51.5km M20組第一名
2015 Challenge Taiwan & Tri.Asia 51.5km總排第二名,M16-24組第一名
初見譽寅,相較他落落長的賽事或教練經歷,給人的印象反而單純精實,耐力選手的精瘦體格、靦腆的笑容,相處時,雖不多話,卻也氣氛自然。
說起譽寅的運動啟蒙,很難想像高中以前的他,除了體育課之外,幾乎是完全不運動。每天的生活只有上課、回家寫作業、吃飯、睡覺。一直到高中二年級,突然驚覺自己長那麼大,好像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成就,剛好遇上學校運動會報名,興起「去試試看吧!」的念頭,就是這樣竟打開了他跑步的大門。
當然,在沒有訓練的情況下是不可能跑嬴的,雖然結果也不算太差,但感覺只差一點就能夠上凸台了。所以運動會結束之後,譽寅暗地裡發誓「明年,一定要上凸台!」
有了如此美好的目標之後,譽寅開始日復一日自主訓練。一開始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訓練跑步,方式就跟大部分人一樣:不斷延長跑步距離,從慢跑操場5圈、10圈、15圈……但跑著跑著,好像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進步,也無從了解和競爭對手的差距有多少。因此,在朋友的建議下,他加入了學校的田徑隊,開始過著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到田徑場練跑的生活, 接觸比較正規的跑步訓練。
堅持帶來的跑步信念
比賽的成果是短暫的,回歸日常的練習才是堅持地開始。從週一到週五清晨與下午都有1.5小時的訓練,週末則是長途跑步與騎乘。相較同齡的人,譽寅要放棄不少玩樂的時間,才能吃下這樣的訓練菜單,也造就了他難得的自律與專心,而這樣的特質,正是吸引後來提攜他在跑步科學化訓練上,重要的貴人徐國峰教練的注意。
進入了大學,當初只是為了要學習游泳、挑戰一場鐵人三項比賽而加入東華鐵人隊;沒想到加入的第一天,國峰教練就教會他很多姿勢跑法的技術訓練,讓譽寅驚覺「原來跑步還可以這樣練?!」後來又接觸到跑步的體能訓練,透過明確的分類,各有不同的訓練目的……這些都是以往跑步時從來沒有想過的。
從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耐力運動、跑步科學這個領域愈來愈感興趣。訓練時不斷地啟發出新的問題,再自行到網路上或是書本上找尋答案,然後又再想到更深入的問題,又再運用各種資源搜尋答案,也因此累積出對跑步訓練的大量知識,在2014、15年和徐國峰教練合作了兩部有關鐵人三項跟馬拉松的訓練書籍。
當2014年開始接觸到各種運動穿戴式裝備,自此在訓練時有了明確的指標,像當前的配速、心率、步頻等,讓譽寅更了解自己在練什麼、以及每次的訓練有沒有達到該有的效果。
科學化訓練中不斷突破
從科學化訓練的重要三元素「量化」、「個人化」與「週期化」。教導跑者必須要把訓練量化,包括時間、距離、訓練強度、各種技術數據等,再輔以個人化的「因材施教」,考量每個人的訓練背景、當前能力、優缺點、心理特質等,去設計不同的訓練內容。至於長期訓練下來能不能進步,就要視訓練有沒有明確的週期化安排。因為隨性的訓練只會帶來隨性的進步,沒有根據人體進步的週期去安排課表,就很難獲得長期有效的進步。
跨入科學化訓練的領域,有如發現新大陸地令人振奮,太多的未知與變化讓譽寅更投入於跑步的訓練和研究。未來譽寅也將進入台北市立大學的運動科學研究所繼續進修,期望能夠在這裡獲得更多更深入的運科知識,同時鍛鍊自己的研究能力,讓訓練更具說服力,日後能成為一名全職的線上跑步教練。
每次比賽的起跑都有終點的時候,但「跑步」對於譽寅來說,如同人生的歷練,將持續超越昨天的自己,發現不一樣的跑步風景!
科學化訓練 X 科學化的研究 就是titan精神
羅譽寅教練與太肯相遇的契機在於同樣的信念,科學化訓練的錙銖必較與自我要求、科學化研究的實事求是與追求完美,無論是對於跑步、任何運動或對於人生的目標,我們希望與愛運動的你分享,這樣的熱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