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猝死?
運動新知-淺談運動前的風險評估
運動對健康的好處無庸置疑,但我們卻無法完全避免猝死的發生,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
像是廣州首屆馬拉松有2位參賽者猝死、澳洲華裔32歲牙醫參加海灘馬拉松終點前衝刺引發心臟病死亡、布達佩斯半程馬拉松一名27歲年輕男子於終點前一公里昏倒猝死…,每次聽到這些案例,總是讓人無限遺憾。
「只要運動前仔細評估、運動中量力而為傾聽身體聲音、運動後一定要有緩和時間,還是可以放心地享受運動帶給我們的好處。」
了解自己 輕鬆運動
雖然規律運動不能保證人們不會有心臟疾病,但運動的益處還是遠遠大於久坐不動,千萬不要因噎廢食。
另外,有心臟疾病的人進行長時間或長距離運動,可以在運動途中監測自己的心跳,量力而為。
為何總是會發生運動中猝死?
運動猝死,指的是非意外、非預期中的突發性死亡,通常在運動中或運動後短時間內發生。運動猝死的原因九成以上都與心臟有關,其中不乏天生運動好手和優秀運動員,大多發生在劇烈運動或是疲勞的時候,例如運動量比平常大,或是終點前衝刺,造成心肌缺氧而猝死。
雖然猝死的原因至今尚未釐清,但研究發現,35歲以下運動中猝死的年輕人,心臟多有先天性的結構缺陷但自己卻不知道,當運動強度超過一定負荷時就會發生心肌梗塞等問題;而35歲以上猝死,則大多是後天心血管相關問題如膽固醇累積破裂造成心肌梗塞。
是不是不運動就不會誘發猝死?
運動猝死,的確是因為運動而造成死亡,但是不是因為這樣就不要運動了呢? 運動猝死大多與心臟疾病有關,然而有心臟疾病的人如果依主治醫師指示從事規律運動,約可降低25%的心臟疾病死亡率; 反觀運動猝死的比例,根據一份法國的研究顯示,每年女性運動猝死的比例有200萬分之1,男性則是10萬分之1。
從這樣懸殊的比例我們可以看到,雖然運動有可能引發猝死,但正確的運動可以提升心肺功能,有效降低血脂肪等心血管疾病,大大降低死亡風險。
做好運動風險評估,讓您動得健康又安心
想要動得安心,我們必需先了解運動確實有某些程度的危險性,從事運動前必需先做以下的評估和認知:
- 選擇適合自己年齡和體能狀態的活動。
- 如有心臟疾病的風險,例如家族病史、抽煙、高血壓、高膽固醇、空腹血糖值不佳、肥胖、坐式生活型態…,強烈建議可以去醫院檢查心臟功能,尤其是要從事激烈運動或是比賽訓練前。
- 是否有骨骼關節相關的問題,而且運動會導致惡化
- 運動中若有不舒服且持續沒有緩和,或是目眩、噁心、呼吸說話困難、臉發青、胸悶胸痛…等狀況多項並存時,應該減緩運動強度,或是請專業醫生檢查,千萬不要逞強。
- 感冒發燒或上呼吸道感染時應避免激烈活動。
- 運動前後要有暖身與緩和。
- 運動後不立即吸菸和洗熱水澡。
只有檢查才知道心臟有沒有問題
其實任何運動,只要達到一定強度就有可能引發心臟問題,尤其是原本就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者更要特別注意。比較遺憾的是大部份運動猝死的患者事前都不知道自己心臟相關的問題,事後發現往往為時已晚,如果及早檢查發現,可以降低運動猝死發生的機率。
心臟科醫師和運動醫學專家建議長時間規律運動者最好可以每年檢查一次,另外,一般人進行較激烈的運動前,最好先做過一次完整的體檢包含心電圖和心血管檢測,若本身有先天心血管疾病的人,運動時最好有人陪同,運動中若出現症狀可立即用藥物控制,也可以立刻心肺復甦術施救,都可以增加存活率。
改善足底壓力平均化也是降低運動傷害發生關鍵,替自己準備一雙專業慢跑襪→